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1997年度部分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环节超税负返还问题的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2 19:17:21  浏览:850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1997年度部分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环节超税负返还问题的函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1997年度部分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环节超税负返还问题的函
国家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退还外商投资企业改征增值税、消费税后多缴税款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1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退还外商投资企业改征增值税后进口环节多缴税款具体操作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131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
于退还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环节多缴税款具体操作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1996〕29号)的规定,经商财政部同意,决定对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名单附后)1997年度进口环节多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款适当予以返还。请你署转知有关海关,将名单所列企业进口环节缴纳增值
税、消费税税款的有关单证资料报财政部(预算司),经审核批准后,在当地海关办理多缴税款的退库手续。当地主管税务机关依据企业实际退库情况,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环节超税负返还后生产环节税务调整的通知》(国税函〔1996〕567号)的规定,对生
产环节应缴纳的税款做相应的税务调整。

附件:1997年度准予退还进口环节多缴税款的外商投资企业名单

序号 企 业 名 称
1 北方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2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3 吉林德大有限公司
4 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5 沈阳卫材制药有限公司
6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
7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8 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9 北京松下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
10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11 航卫通用电器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12 北京松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13 天津日电电子通信工业有限公司
14 正大集团(天津)油脂有限公司
15 天津德普生物技术和医学产品有限公司
16 摩托罗拉(中国)有限公司
17 涿州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18 江铃五十钤汽车有限公司
19 江西新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20 南昌欣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21 上海贝尔电话设备有限公司
22 上海福克斯波罗有限公司
23 上海国际数字电话设备有限公司
24 上海理光传真机有限公司
25 上海夏普电器有限公司
26 上海朗讯科技传输设备有限公司
27 上海朗讯科技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28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29 上海瑞侃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30 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31 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32 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33 邮电3M有限公司
34 上海西门子数字程控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35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36 上海阿洛卡医用仪器有限公司
37 上海新芝电子有限公司
38 南京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
39 维德木业(苏州)有限公司
40 苏州飞利浦消费电子有限公司
41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衡器有限公司
42 绍兴康密劳铁合金有限公司
43 宁波麦芽有限公司
44 安徽省安芝高技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45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46 中粤马口铁工业有限公司
47 东莞虎门电厂
48 惠州TCL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49 湛江东兴石油企业有限公司
50 湛江富多煤气有限公司
51 广东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
52 番禺三角洲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53 东莞佳力木业有限公司
54 揭阳运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55 广东吉荣空调设备公司
56 惠阳发电厂有限公司
57 惠阳发电厂(B厂)有限公司
58 中欧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59 五羊-本田摩托车(广州)有限公司
60 绿十字药业有限公司

61 广州麦芽有限公司
62 深圳光大木材工业有限公司
63 深圳南山电厂
64 深圳妈湾电力有限公司
65 深圳福田燃机电力有限公司
66 深圳协和电力有限公司
67 深圳美视电厂
68 深圳美视电力工业有限公司
69 深圳金岗电力有限公司
70 深圳通广-北电有限公司
71 卡西欧浪潮通信电子有限公司
72 山东三星电子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73 青岛AT&T通信设备服务有限公司
74 青岛引春机械有限公司
75 武汉日电光通信工业有限公司
76 武汉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77 武汉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78 武汉NEC中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79 武汉华昭施乐文件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80 武汉电信器件公司
81 川石·克里斯坦森金钢石钻头有限公司
82 重庆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83 重庆-意达太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84 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
85 福建德胜联建(集团)有限公司
86 福建德胜联丰制罐有限公司
87 冠捷电子(福建)有限公司
88 翔鹭涤纶纺纤(厦门)有限公司
89 秦明医学仪器有限公司
90 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
91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92 麦克传感器有限公司
93 防城港桂华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
94 贵州红阳密封件有限公司



1998年4月1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宁省屠宰税征收办法(修正)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屠宰税征收办法(修正)
辽宁省人民政府



1994年12月7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51号发布 根据1997年12月4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84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辽宁省屠宰税征收办法〉的决定》进行修正


第一条 为了加强屠宰税的征收管理,根据国家《屠宰税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我省境内屠宰猪、牛、马、骡、驴、羊和骆驼的单位和个人,为屠宰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必须依照本办法缴纳屠宰税。
第三条 屠宰税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第四条 屠宰税实行定额税率∶
(一)屠宰牛、骆驼每头(峰)缴纳15元;
(二)屠宰猪、马、骡、驴每头(匹)缴纳10元;
(三)屠宰羊每只缴纳5元。
第五条 下列项目减征、免征屠宰税∶
(一)农民屠宰自养且自食的牲畜,每年每户按一头(峰、匹、只)减半征收屠宰税;
(二)农村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和五保户屠宰自养且自食的牲畜,免征屠宰税;
(三)回民在伊斯兰教三大节日期间屠宰自食的牲畜,免征屠宰税;
(四)部队(含武装警察部队)屠宰自养且自食的牲畜,免征屠宰税;
(五)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免税项目。
第六条 屠宰税在屠宰行为发生地缴纳。
帐簿健全、能够准确反映屠宰牲畜数量的纳税人,经地方税务机关认定,应当于每月终了后7日内向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其他纳税人应当于屠宰行为发生后5日内向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第七条 在屠宰行为难以掌握的地区,可以在收购环节由收购者代缴屠宰税;牲畜出售前,出售者应当及时通知地方税务机关或者代征单位收缴税款,不能及时通知的,由出售者代扣代缴税款。
屠宰税由收购者代缴的,收购者可以凭屠宰税完税凭证(简称完税凭证,下同)向屠宰者索还实缴税款。收购环节已缴纳屠宰税的,屠宰环节不再缴纳。
第八条 屠宰并销售应税牲畜肉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有完税凭证。无完税凭证销售应税牲畜肉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事先凭购货发票或者其他有关证明到屠宰行为发生地的地方税务机关办理屠宰税完税证明(简称完税证明,下同)。
地方税务机关对持有购货发票或者其他有关证明的销售人,应当立即办理完税证明。
第九条 地方税务机关对销售应税牲畜肉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进行纳税检查。销售应税牲畜肉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完税凭证或者完税证明。对不能提供完税凭证或者完税证明的,地方税务机关有权责令其补缴屠宰税。对已补缴屠宰税,但能够在地方税务机关限定的日期
第十条 地方税务机关可以委托有关单位代征屠宰税,并发给省地方税务机关印制的委托证书。受委托单位应当按照委托证书的要求代征税款。
第十一条 地方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代征税款额3%至5%的比例提取并向代征单位支付代征手续费。
第十二条 地方税务机关可以从屠宰税的征收总额中提取7%作为征收工作经费。具体提取、使用办法,由省地方税务机关制定。
第十三条 对屠宰税征纳行为的稽查、奖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84号


省政府决定对《辽宁省屠宰税征收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五条第(一)项修改为∶“农民屠宰自养且自食的牲畜,每年每户按一头(峰、匹、只)减半征收屠宰税;”
二、第五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二)项∶“农村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和五保户屠宰自养且自食的牲畜,免征屠宰税;”
三、将第七条并入第六条,作为第六条第一款。
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七条∶“在屠宰行为难以掌握的地区,可以在收购环节由收购者代缴屠宰税;牲畜出售前,出售者应当及时通知地方税务机关或者代征单位收缴税款,不能及时通知的,由出售者代扣代缴税款。
屠宰税由收购者代缴的,收购者可以凭屠宰税完税凭证(简称完税凭证,下同)向屠宰者索还实缴税款。收购环节已缴纳屠宰税的,屠宰环节不再缴纳。”
五、删去第十一条第二款,并将第一款修改为∶“地方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代征税款额3%至5%的比例提取并向代征单位支付代征手续费。"
六、删去第十四条。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辽宁省屠宰税征收办法》已根据本决定作了相应的修改,现予重新发布。



1994年12月7日

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公费医疗待遇问题给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复函

卫生部 财政部


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公费医疗待遇问题给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复函
卫生部、财政部



关于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公费医疗的报告,国务院科教组、卫生部、财政部1974年1月17日科教计字第5号、卫计字第691号、财事字第7号《关于卫生事业计划财务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已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但其经费由收入解决或者财政上给予“差
额补助”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属于享受公费医疗待遇范围。1979年,根据执行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卫生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曾发文对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享受公费医疗问题再次予以明确,但并未改变“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属于享受公费医疗待遇范围的规定。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在贯彻国家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情况下,不少事业单位搞有偿服务,在业务范围内都能取得一定收入,用于弥补业务支出,许多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形式上也从“全额补助”改为“差额补助”。从目前情况看,“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包括县以上工会举办的
事业单位)在业务范围内积极组织合理收入,收入增加部较快,按规定应依靠自身的收入解决医药费用。这并不改变这些单位的职工应享受的医疗待遇。《公费医疗管理办法》只是重申了“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属于享受公费医疗待遇范围的规定。我们意见,实行“差额补助”的
县以上工会事业单位,应同其他“差额补助”事业单位一样,其工作人员不属于公费医疗享受范围。



1989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