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山西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9 17:07:52  浏览:950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晋政办发〔2004〕87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九月三十日

    



山西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

  
  为了有效遏制侵犯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违法行为,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科技创新,营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环境,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根据国务院的部署,省人民政府决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保护知识产权与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开创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通过专项行动,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遏制各种侵权行为,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意识,促进全省经济发展。专项行动以保护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为重点内容,以货物进出口、各类展会、商品批发市场、定牌加工和印制复制为重点环节,以假冒商标,侵权盗版比较集中的地方为重点地区,以知识产权权利人反响强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三、工作任务
  (一)切实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严厉查处商标及其他商业侵权案件,重点查办食品、药品商标违法案件,涉外商标违法案件,侵犯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专用权案件,以及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璜案件,并会同有关部门查处非?ㄓ≈萍肮郝蚴褂眉侔啊⒓俦晔丁⒓偕瘫臧讣?

  (二)切实保护著作权
  新闻出版、版权、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规范著作权产品的生产、使用和交易,营造良好的著作权保护的社会环境。要会同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整顿和规范存在侵权隐患的图书、音像制品、软件的不法摊点和游商小贩。重点打击盗版教材教辅、盗版软件、非法和销售音像制品以及网上侵犯著作权等行为。加大对图书批发市场、各类书店、音像批发、零售、出租门店,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企业及各类学校和考试系统的检查力度,加强对软件预装领域和互联网软件传播的监管。推动地方政府使用正版软件,确保在国务院要求的期限内完成。
  (三)切实保护专利权
  专利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专利行政执法,有效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等领域专利侵权行为,严厉查处冒充政府知识产权部门、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或其他合法组织,欺骗公众、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着力查办侵犯核心关键技术专利权的案件和具有较大影响的案件;选择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分阶段查处涉及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权的侵权、假冒行为。
  (四)强化对出口商品交易会、商品批发市场、货物进出口、定牌加工和印刷复制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
  商务部门和贸促会要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商品交易会、洽谈会主办单位设立专门机构,制订管理办法,邀请保护知识产权相关部门驻会监管,防止参展单位展示、销售侵权产品,防止境外不法组织和个人通过展会组织造假和出口。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批发市场的监管,要求市场主办单位完善管理制度,引导进场经营者合法经营,加强自律,防止侵权产品进场交易。发现侵权产品的,要严肃查处。对侵权严重的市场要责令限期整改,屡禁不止的要依法予以取缔。
  海关要全面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进一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风险分析技术,实现全省海关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风险布控等边境措施,在保证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的同时,提高查获出口侵权货物的效率。针对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特点和区域分布规律,在重点口岸依法加大对假冒和盗版产品的打击力度。
  工商、质检、海关、商务等部门要针对利用定牌加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现象,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
  新闻出版、版权、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印刷复制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计算机软件及包装装璜、商标标识企业的监督,依法规范其经营行为,阻断非法侵权产品的印刷品复制渠道,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行为,取缔无证照经营的地下印刷复制窝点。
  (五)严厉查处重大侵权案件
  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国内外市场反响强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权案件,要一查到底。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通力合作,提高办案效率,并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工作衔接,依法及时移送涉嫌刑事犯罪的侵权案件。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查处涉嫌构成犯罪的侵权案件。各地区要针对本地区存在的侵犯知识产权突出问题,查处一批大案要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省人民政府决定,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整规领导小组)设立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督办重大案件,省整规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组日常工作。
  各市也要设立保护知识产权工作领导机构,并按照“全省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层层落实责任,及时掌握情况,加强检查督促,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二)整合执法资源,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各司其职,切实加强执法能力建设。要有效整合各执法部门的执法资源,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杜绝各自为政、推诿扯皮。要探索区域联合执法的有效途径,加强地区之间的案件信息沟通、异地移送、调查取证,防止地方保护,使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分子无法藏身。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杜绝以罚代刑。对涉嫌构成犯罪而未移送司法机关的,检察机关应依法加强监督,及时检查纠正。
  (三)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把保护知识产权列入宣传工作的重点,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知识产权宣传周”,宣传我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创造的经验及先进典型,重点宣传这次专项行动,曝光查处大案要案,特别要加强对外宣传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把保护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列入“四五”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增强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四)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关主管部门要明确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设立标准,加强对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提高代理服务水平。发挥行业协会在保护知识产权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和约束企业行为,做到尊重他人、保护自己。
  五、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04年9月)。各市和有关部门深入动员,统一思想,制订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各市和有关部门全面开展专项行动。各级整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的抽查和督查,定期将工作进展情况报省整规领导小组办公室,重要情况及时汇总报省人民政府。
  (三)总结验收(2005年6月至8月)。各市和有关部门要做好保护知识产权专项工作总结验收,并将总结验收报告送省整规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由省整规领导小组办公室报省人民政府和全国整规办。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在刑事诉讼中,要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做到准确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不放纵犯罪,不冤枉好人,正确地执行刑事法律,首先就要正确地运用证据,查明案件真相。所以,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正确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事实根据,从立案、侦查、起诉到审判,每一个诉讼阶段和诉讼程序,都离不开运用证据,无论是实体问题还是有关程序所作出的一切决定,都要建立在充分、确实的证据基础之上,如果不解决证据问题,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够充分、确实,刑事诉讼就难以继续进行。即使有办好案件的主观愿望,如果没有客观证据,也难以查明案件事实,作出正确的结论。笔者试图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使之充分量化,明确具体,以达到证明标准。

  一、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证明标准,又称证明要求、证明任务,是指承担证明责任的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当提供的证据达到了证明标准,就意味着履行了证明责任,提出的主张就会成立。反之,主张就不会成立。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具有阶段性的,在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几个阶段,其证明标准就不尽相同。如:在立案阶段,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至于是否达到法定的立案标准,由案件的受理机关来决定。在提请批准逮捕时,公安机关必须提出证据证明被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的必要,否则,人民检察院可能会作出不批捕的决定。在提起诉讼时,检察机关必须提供足够的证据,并且证明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但这只是检察人员依据现有证据确信犯罪嫌疑人实施了被指控的犯罪,且很可能因此被处以刑罚。

  审判阶段的证明标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应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一般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主要指:1、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即作为定案根据的每一个证据都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没有证据证明的事实不得认定;3、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否则,不得认定有关的事实;4、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以上四点必须同时具 备,才能认为达到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二、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

  诉讼证据与一般意义的证据不同,主要表现在:

  1、证据的客观性。即证据事实必须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于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人都是无法改变的。所以说,客观性是证据最基本的因素和特征,是审查、判断证据的一条基本标准。

  2、 证据的关联性。即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着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件具有实际意义。证据对于案件事实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取决于证据与案件事 实有无联系以及联系的紧密、强弱程度。这就是说,证据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必须是与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的事实。

  3、证据的合法性。即证据只能由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收集、固定、保全和审查认定,包括运用证据的主体合法、证据来源合法、证据形式合法以及按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客观性、关联性是证据的内容,合法性是证据的形式;证据的合法性,是证据客观性和关联性的重要保证,也是证据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条件。三个基本因素,是证据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三、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

  要想正确地审查、判断证据,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1、个别审查,主要指甄别法。用于对收集的证据逐一地进行单个审查和鉴别,是审查、判断证据最常用的方法,也往往是最先使用的方法,可以对证据进行初次净化和筛选。运用此方法,要求依据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和常识去辨别证据的真伪,判断其是否具有证明力。

  2、 综合审查。审查、判断证据不能孤立地看待各个证据,应综合审查、判断全案证据材料。一方面,对不同种类的证据,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审查、判断,审查各个证 据所证明的事实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矛盾;另一方面,还应把案内所有的证据与案件事实联系起来,不但证据与证据之间,而且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都要协调一致, 没有矛盾。

  3、辨认。即对某一事物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组织曾与该事物接触过的有关人员加以指认与确定的活动,这是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刑事侦查中经常运用的方法。辨认必须按程序进行,在使用辨认结果时要进行查证和复核,并应有其他证据相互印证,防止发生错误进而造成严重后果。

  4、对质。即执法人员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和指挥了解该事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特定的案件事实或者证据事实进行互相询问、反驳和辨认的方法。一般是在涉及案件的重要问题上,且除了进行对质外别无他法的情况下才可采用此法。

  5、技术鉴定。鉴定是审查、判断某些物证和书证必不可少的手段,如一些物品或者物质痕迹仅凭司法人员的一般知识是无法判明其性质和特征的,都需要运用各种鉴定方法才能判明。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新的鉴定手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可靠。

  6、侦查实验。即为了审查、判断某一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内或情况下发生,而依法将该现象发生的过程加以重演或再现的一种活动和方法。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侦查实验,必须经县以上公安局长批准,并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险、侮辱人格或者有伤风化的行为。

  7、逻辑方法。审查、判断证据除了利用证据互相验证和进行科学鉴定等方法外,常用的还有通过逻辑方式来进行审查、判断。具体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和排除法。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检察院
  来源:正义网

能源部关于印发《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暂行办法》等的通知

能源部


能源部关于印发《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暂行办法》等的通知

1990年10月27日,能源部

现将《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暂行办法》和《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八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八五”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开展。
《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暂行办法》自1990年11月1日起试行,在试行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部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规划小组办公室反映。原水利电力财会计算机应用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附1: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暂行办法
为加强财会应用计算机工作的管理,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根据财政部〔89〕财会字第65号〔90〕财会字第019号文精神,结合电力系统的特点及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硬件环境
财会应用计算机必须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1.根据财务会计工作的特点,为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与完整,应配备专用机房,做到专机专用;机房要有专人管理,做到干净、整洁、无灰尘,室内温度保持20~25℃,相对湿度保持40%~70%。
2.保证电源畅通、稳定,机房内应配置稳压电源或不间断电源。
3.加强对主机及外部设备的维修和保管,加强磁盘的保管,对重要的财务信息资料盘,要及时备份。
4.制定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计算机运行记录,明确管理职责。
二、电算会计业务规定
(一)会计科目体系
一级、二级科目必须根据财政部、能源部的有关规定设置,明细科目各单位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置。
(二)会计凭证体系
1.记帐凭证的填制、交接与编号
①记帐凭证仍应根据会计制度规定,由会计人员手工制作,并应由制证、审核主管分别签章。但具有一定计算或编制规律的转帐凭证亦可由机器编制,并打印输出,输出的凭证应由操作员、审核员、主管分别签章。
②应有严格的凭证交接制度,记帐凭证的传递应有登记、签收和交回的记录和手续。
③记帐凭证应按种类由人工进行连续编号,坚持先编号后输入,输入凭证的机器编号必须与人工编号完全一致。
2.记帐凭证的审核与输入
①为保证凭证填制的正确,应指派熟悉业务的财会人员担任审核工作。
②上机操作人员应指定专人,但操作人员不得经管现金、银行存款。上机操作与审核会计凭证不得同是一个人。
③为保证输入机内数据的准确性,应坚持先审核后输入的原则,输入完成应由操作员打印出可见信息,签章后交由审核员审核,审核无误方可进行后续处理(机器记帐)。如审核中发现错误,应及时通知操作员进行修改,再打印出新的可见信息,如采用二次输入方式,则必须有仲裁记录。审核无误后再进行后续处理。由操作员、审核员共同签章的打印出的凭证文件,应视同记帐凭证一起保管。
④后续处理中发现的错误(无论凭证是否错误),均应由会计人员另编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重新输入。如会计凭证是正确的,在后续处理中发生差错时,还应在凭证中注明实际输入的数据、科目等内容,以及原凭证的日期编号。
⑤记帐凭证的赤字,可用负数输入。
⑥不得出现多借多贷的情况。
(三)会计帐簿体系
1.现金、银行日记帐不得跨期结算,可由机器打印输出并与库存现金、银行对帐单进行核对,在每日打印出的现金、银行日记帐的本日结帐数下面,应由操作员签章和出纳员签章。
2.总分类帐可用总分类帐户本期发生额对照表替代,但必须要有期初数、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以及期末余额等栏目。
3.其他明细帐按规定格式,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定期打印输出(按月或按季)。
4.一经机器打印输出的各种日记帐、明细帐和总帐,即为正式帐,并由机器给予连续和分类的编号,年度终了,应将各类帐包括本期发生额对照表按顺序集中装订成册,并标明起迄日期及帐页数。以及操作员、经管人员共同签章,作为会计档案进行保存和管理。
5.发生业务少的帐簿可满页打印。
(四)会计报表体系
1.上报的会计报表必须按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编制。
2.由计算机打印输出的报表上报,其封面仍应由有关人员签章,如报送软盘,还应在上面标明操作、制表及主管人姓名。
3.报表上的数据有的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有的则必须由键盘手工输入,自动生成的数据不允许修改,由键盘手工输入的数据,可以修改,但必须满足表内和表间的数据勾稽关系,否则在进行报表计算时则提示错误信息并返回修改。
三、会计档案的管理
1.各种会计软件,各类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及其他介质,由计算机产生的凭证、帐、单或报表等均是重要的会计档案,应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
2.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各级各类审批文件,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系统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三年。
3.各种财务计算机运行记录,计算机设备维护及故障处理记录,以及各种交接记录,保管记录等,应视同会计档案管理,保管期为三至五年。
4.软件开发和维护人员要求修改某些程序资料时,必须得到财务负责人批准,由财务负责人指定财会人员整理详细的书面记录,归入文档,并须由软件修改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签章。
5.月度会计数据软盘,必须保存一年,年度会计数据软盘要按正式会计档案进行保管,并应每年复制一次。
四、会计软件的评审鉴定办法
(一)对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
会计软件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才能正式提供使用单位使用:
1.软件提供的数据及文字输入项目,必须满足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
2.软件提供的会计科目和编码方案,必须符合财政部和能源部颁布的有关会计科目和编码方案的规定。
3.软件具有必要的防范会计数据输入差错的功能。
4.软件的计算和结帐功能必须符合财政部和能源部颁发的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
5.经计算机登帐处理的系统内会计凭证及据以登记的相应帐簿,软件只能提供留有痕迹的更正功能。
6.软件具有按会计制度规定打印输出各种帐簿以及必要的查询功能,打印输出的帐页连续编号。
7.对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帐簿数据,会计报表数据,软件无修改功能。
8.软件应具有一定的保密功能,具有防止非指定人员擅自使用和对指定人员实行使用权限限制的功能。
9.软件具有在计算机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引起内外存会计数据破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二)会计软件的评审鉴定
为了确保会计软件的质量,会计软件必须按下列规定申请通过评审鉴定:
1.申请评审鉴定的会计软件必须在两个以上单位与手工并行运行三个月以上,并保存有完整的与手工处理相一致的数据。
2.申请评审鉴定的会计软件,开发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
①软件需求说明书
②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③技术报告
④用户操作手册
⑤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⑥用户报告
⑦试用单位打印输出的凭证、帐簿、报表等样本
3.会计软件的评审鉴定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由以下单位主持:
①拟作商品向其他行业销售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由部转报财政部主持;
②在电力行业推广应用的会计软件,应由电力财务会计应用计算机规划小组会同科技部门主持;
③网(省)局等主管单位内部推广应用的软件,应由各网(省)局等主管单位主持,并邀请相应一级财政、审计部门参加,其源程序、各项文档资料,以及评审鉴定意见等应报部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规划小组。
4.主持评审鉴定单位在收到鉴定申请后,应对申请鉴定的软件及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查,并在一个月内作出是否组织评审鉴定的决定。
5.会计软件评审鉴定的主要内容是审查其是否达到了本规定对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
6.主持评审鉴定的单位对会计软件进行评审鉴定,应组织由会计和计算机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真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①采用模拟数据对软件进行测试,提出测试报告;
②对软件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考察报告;
③在充分讨论、论证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方式,通过评审鉴定意见。
7.主持评审鉴定单位对评审鉴定意见负完全责任。评审鉴定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软件的设计是否达到了本规定的基本要求;
②软件试用情况及试用单位的主要意见;
③软件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④评审鉴定委员会成员的主要保留意见。
8.已通过评审鉴定的会计软件经过重要或大量更改后,软件开发单位应重新向鉴定单位提出评审鉴定申请。
(三)会计软件的使用范围
原则上在什么范围内组织的评审和鉴定,就在什么范围内推广应用。
五、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的规定
(一)对使用单位的基本要求
会计软件的使用单位,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才能采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
1.该单位已获得“会计工作达标单位”证书;
2.采用的软件必须按本规定已通过评审鉴定,并与手工并行运行三个月以上,保证存有完整的与手工处理相一致的数据;
3.配有专用微机或计算机终端,并配有二名指定的专职或兼职的上机操作人员;
4.有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①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
②预防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
③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帐簿的措施。
④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制度。
5.有严格的硬件、软件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①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转的措施。
②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护措施,包括“病毒”和利用计算机盗窃犯罪等的安全防范措施。
③修改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
6.对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其他介质上的程序文件和相应的数据文件,软件有必要的保护措施,财务负责人应保存一份正确的程序及专用的检测程序,并应将正确的程序经常装入机内,以保证程序的可靠性;经常利用检测程序检测会计数据,一经发现问题,应停机检查问题的原因,并做出处理报告,该报告应视同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7.有严格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二)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的审批
1.各单位采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由不同部门审批:
①部直属企事业单位全部甩掉手工记帐,由部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规划小组办公室审批;
②各电管局、省电力局、规划总院、电力机械局、物资局、水电工程总公司、武警水电指挥部等主管单位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全部甩掉手工记帐,由上述主管单位审批。
2.申请采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的单位应向有关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①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制度。
②替代手工操作会计科目代码和其他有关代码及编制说明。
③试运行简况及打印输出的凭证、帐簿、报表样本。
④审批单位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
3.审批单位经审核同意申请单位采用计算机全部代替手工操作,应给以正式批复,并抄送相应审计、财政、银行、税务等部门。
六、电算会计人员的管理
1.加强会计电算化队伍的建设,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提高现有财会人员素质,力争人人会操作。
2.各单位的领导要充分支持和理解操作员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力求财会微机人员的相对稳定,同时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
3.应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开展会计电算化评选活动,对程序开发、应用工作好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在评定职称时给予考虑并推荐科技成果项目。

附2: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八五”规划
“七五”规划实施以来,电力企事业单位财会应用计算机工作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财会部门已拥有微机1300多台,已甩掉手工记帐,正在双轨运行的大中型企业已达40%以上,并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但是,财会应用计算机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为全面推进电力企事业单位财会应用计算机工作,特别制定本规划。
一、指 导 思 想
“八五”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在巩固“七五”应用计算机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的要求,加快财会应用计算机的步伐,促进全行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从电力行业的实际出发,结合需要与可能,并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而稳妥地推动财会应用计算机工作的开展;
(二)充分考虑电力行业财会队伍的素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应用工作已经达到的水平,实行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抓住薄弱环节,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信息标准,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推广和应用财会软件,实现软件成果共享,避免低水平盲目、分散开发和重复投资;
(四)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的方针,在努力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同时,逐步开发应用高层次的财务预测、分析、决策软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规 划 目 标
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八五”期间的规划目标是:县团级及以上的电力企事业单位基本实现会计核算的电算化;逐步开发、建立包括预测、分析、决策系统在内的财会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的统一管理。
规划目标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1991年至1992年
1.电管局、电力局所属的大中型发电厂、地(市)供电局(电业局)、火电施工企业,部直属水电工程局、设计院、高等院校以及武警水电指挥部直属单位的财务部门配备一至二台微机,有30%的中青年财务人员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并有专人对软件进行维护。
2.电管局、省电力局直属的大中型发电厂、地(市)供电局、火电施工企业和部直属修造企业60%的单位甩掉手工记帐或进入双轨运行;部直属设计院基本甩掉手工记帐;部直属高等院校60%的单位甩掉手工记帐或进入双轨运行;部直属工程局50%的单位甩掉手工记帐或进入双轨运行;武警水电指挥部直属单位35%进入双轨运行。
3.推广(推荐)和应用《电力企业通用会计核算系统》、《电力基建施工企业通用财务核算系统》,开发、鉴定和推广(推荐)勘测设计单位、科研单位、一般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软件,并与其他有关业务部门配合,开发与完善子系统软件,并解决好与会计核算系统的接口,包括:
(1)材料管理与核算子系统;
(2)发电厂燃料管理与核算子系统;
(3)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子系统;
(4)产品销售收入管理与核算子系统;
(5)成本管理与核算分析子系统;
(6)资金管理与核算分析子系统。
4.在完成帐务、报表处理系统的基础上,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着手研究开发财务预测、分析、决策系统。
5.已基本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的网省局和其他主管单位,着手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远程通信。
6.部经调司、中电联财务部和网省局等主管单位,运用计算机汇编生产、基建、事业等各类会计报表,着手研究建立部与各主管单位和直属企事业单位财会信息远程通讯系统。
第二阶段 1993年至1994年
1.各电管局、省电力局直属的大中型发电厂、地(市)供电局(电业局)、火电施工企业,部直属水电工程局、设计院、高等院校、修造企业等单位财务部门配备两台专用微机;半数以上的中青年财会人员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一部分中青年财会人员达到程序员水平,并配备高层次的编程分析人员。
2.各电管局、省电力局直属的大中型发电厂、地(市)供电局、火电施工企业,部直属水电工程局和修造企业,85%的单位甩掉手工记帐或进入双轨运行;部直属高等院校全部甩掉手工记帐或进入双轨运行;武警水电指挥部直属单位60%甩掉手工记帐或进入双轨运行。
3.电管局、电力局所属的中试所、修造企业、设计单位、学校,水电工程局等单位所属的二级核算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有一部分单位实现会计核算的电算化。
4.着手推广财务预测、分析、决策系统,部、中电联以及半数以上已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财务预测、分析和决策。
5.已基本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的网省局和其他主管机构,建立和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远程通讯。
第三阶段 1995年
1.电管局、省电力局所属的大中型发电厂、地(市)供电局、火电施工企业,部直属水电工程局、修造企业、高等院校、以及武警水电指挥部所属的地师级单位基本甩掉手工记帐。
2.继续推广并进一步完善财务预测、分析、决策系统,已甩掉手工记帐的大部分单位能运用计算机进行财务预测、分析和决策。
3.建立和完善财会数据库系统,逐步实现单位内部财务信息数据共享。
4.建立和完善电力系统财会信息传递系统,实现财务信息远程通讯。
三、措 施
为实现以上规划目标,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工作,由部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规划小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各主管单位或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部或主管单位的统一规划,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应用计算机的总体规划,制定本地区或本单位财会应用计算机的规划和措施,保证财会应用计算机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各单位领导要把财会应用计算机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为财会应用计算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各级财务部门要把财会应用计算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配备骨干力量从事此项工作,并保持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各级领导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结合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推动计算机在财会中的应用。要把财会应用计算机作为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地师级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达标升级必须具备的条件,使达标升级与财会应用计算机互相促进和提高。
(三)组织多渠道、多层次的财会应用计算机培训工作。
1.继续办好长沙水电师范学院财会应用计算机培训班,系统讲授财会应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编程技巧和网络技术。
2.选送具有较高财会知识的中青年干部到大专院校学习,培养高级程序设计员。
3.采取由规划小组办公室与各主管机构联合办班的形式,举办程序推广应用及网络原理、诊断、维护培训班。
4.各主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现有人力和物力,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培训财会应用计算机所需的各种人才。
(四)加强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合作。在当前软件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应积极吸收计算机专业人员进入财务部门,使财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相结合,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加速财会应用计算机的进程。
(五)加速软件的推广应用。对已经规划小组鉴定和批准在系统内应用的软件,要加速推广和应用,同时注意做好应用软件的更新和维护工作。为避免重复劳动,加速软件的推广应用,规划小组不再组织已有软件的开发和鉴定工作。
(六)加强财会应用计算机工作的研究,建立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通讯网点,健全编委会,聘请通讯员,定期编印“电力财会应用计算机信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