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劳动部关于进一步建全劳动监察体制的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9:34:06  浏览:921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关于进一步建全劳动监察体制的意见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进一步建全劳动监察体制的意见的通知
劳动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
自1994年11月中编办、劳动部发出关于建立劳动监察机构配置劳动监察人员编制意见的通知(中编办〔1994〕224号)后,各地劳动行政部门结合贯彻实施《劳动法》,加强了劳动监察体制建设,已有27个省级(省、直辖市、自治区)劳动行政部门、近2000个市(
地)县(区)劳动行政部门建立了劳动监察机构,并按规定配备了一批劳动监察员。这些劳动监察机构建立以来,积极开展劳动监察工作,依法查处了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保障了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地区劳动监察机构尚未建立,少数地区仍存在群
众投诉无门、监察不够有力的情况。从劳动监察工作的整体情况看,还不能适应《劳动法》实施的需要。为了实现在1995年底基本建立全国劳动监察体制的目标,保障《劳动法》的实施,现就进一步健全劳动监察体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和健全各级劳动监察机构。各地在进一步建立健全省级劳动监察机构的同时,应重点抓好建立市(地)、县(区)劳动监察机构工作。要将建立市(地)、县(区)劳动监察机构工作列入今年下半年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建立的期限,实行分类指导,按月进
行调度,定期通报情况,尽快建立市(地)、县(区)劳动监察机构。
二、严格按照《劳动监察员管理办法》规定配备劳动监察员,坚决纠正违反规定乱聘乱任劳动监察员的做法。各地劳动行政部门不得在本部门以外任命劳动监察员。劳动行政部门任命的劳动监察员要符合规定的政治和业务条件,以及工作年限和劳动监察专业培训合格等项要求。为适应
工作需要,各地应积极选调符合条件的同志担任专职劳动监察员和兼职劳动监察员。兼职劳动监察员与专职劳动监察员的比例一般掌握在2:1。各地劳动行政部门要争取在1995年内建立起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好、纪律严明、勤政廉政的劳动监察执法队伍,从组织上切实保证劳动监察
工作的实施。
三、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各级劳动监察机构应积极开展日常巡视检查,主动到用人单位了解和掌握《劳动法》实施情况,帮助用人单位正确理解和执行劳动法律、法规,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还应认真组织查处群众举报的违法案件,结案率应达到85%以上。现已设立举报电话的
,要尽快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号码,未设立的地区应在1995年9月底前设立。为了保障《劳动法》的实施,劳动部将于今年10月至年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一次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情况的检查,请各地提前做好大检查的准备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监察执法活动,落
实《劳动法》规定的各项劳动基本标准,使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有较大幅度地减少,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四、实行劳动监察工作情况通报制度。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国有关劳动监察工作情况,加强指导和监督工作,我部将对全国建立劳动监察体制和开展劳动监察工作情况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通报。各地也应对本地区建立劳动监察体制和开展劳动监察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通报。


五、加强对建立和健全劳动监察体制工作的领导。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把建立劳动监察体制工作列入劳动工作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劳动监察体制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这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1995年8月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试述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

王海宏


  一、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概述
  就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或称“完成”)后的法律效果,存在有同的立法例。《日本民法典》持权利消灭说。依此说,时效期间的完成,使权利人不及时行倒找权利本身消灭,义务人履行而权利人接受履行的,构成不当得利,权利人应予返还。《德国民法典?持抗辩权发生说。依此说,消灭时效的完成,并不使权利人不及时行使的权利归于消灭,但使义务人发生抗辩权,可以时效完成的抗辩对抗权利人的权利主张,而拒绝义务的履行。由于抗辩权同其他权利一样可以抛弃,义务人自愿履行义务的,法律不予置问,认权利的人接受履行为合法。《法国民法典》持诉权消灭说。依此说,消灭时效的完成,并不使权利人不及时行使的权利消灭,而只使附着于权利之上的诉以消灭。时效完成后,权利人向法院起诉要求保护权利的,法院将以丧失诉权为由顺起诉。由于无诉权的权利为自然权利,诉权消灭后,自然权利依然存在,权利人仍可通过法院向义务人主张其自然权利,义务人也可自愿履行,法律不加干预。
  二我国现行法上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的法律效果
  (一)、权利人的胜诉权消灭
  在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上,依据《民法通则》第135条和第138条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条的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满,发生胜诉权消灭的法律效果。这表明在我国现毛事立法上,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并未丧失程序上的诉权,即起诉权。因此当事人在护住时效期间届满后仍有权起诉,法院发受理,而不能裁定顺起诉。法院受理后,应依职权宴厅昏厥昌否届满。法院经审查认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应以判决驳回碑的诉讼请求。
  考虑到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门儿办取得的时效利益属于私人利益。因此就诉讼时效期间是否届满,国家无主动干预必要。
  (二)义务人的自愿履行
  依《民法通则》第138条的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因此,于诉讼时效完成后,义务人自愿履行其义务的,权利人可受领其履行而不不当得利,义务人于履行后反悔的,不得诉请权利人返还其所得。对于义务人已同意履行,但尚未履行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4月16日发布的(1997)4号批复中指出,根据《民法通则》第90条的精神,对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的,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三)时效利益的抛弃
  所谓时效利益的抛弃,是指义务人在时效期间届满以后,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抛弃其取得的时效利益。尽管时效利益不得预告抛弃,但一旦时效期间届满,义务人取得的时效利益属于其私人利益,应遵循私法自治原则,允许其抛弃。时效利益一旦抛弃即视为时效期间未届满,重新开始时效期间的计算。


北安市人民法院 王海宏

关于对音像出版单位使用版号实行总量控制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关于对音像出版单位使用版号实行总量控制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总政治部宣传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音像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各音像出版单位:
为了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促进音像出版业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管理的通知》和我署《关于音像出版复制业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决定自1998年起对音像出版单位使
用版号(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下同)实行总量控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1998年起,按照1997年年检音像出版单位所报在职中级以上职称的编辑人员数,以每人每年新编10种音像制品为限,分配和使用版号。
二、中央和国家机关在京音像出版单位的版号,由中国ISRC中心直接分配;各地和解放军系统音像出版单位的版号,分别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音像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总政治部宣传部负责分配。
三、1998年首批分配的版号,按照各音像出版单位所报在职中级职称编辑人数计算当年额度的50%,一次性分配给中央和国家机关在京音像出版单位、各地音像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总政治部宣传部。其余版号,凭音像出版单位在职中级职称编辑任职资格的证明材料,结合版号使
用及音像制品样品缴送情况,经中央和国家机关在京音像出版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各地音像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或总政治部宣传部审核后,在其额度的范围内申请领取。A、B型记录码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换。
四、系列或连续音像制品,凡可拆开单独销售的,每一单独销售部分使用一个版号;凡必须作为整体销售,节目记录项码不超过99个的,每一系列或连续音像制品使用一个版号;凡必须作为整体销售,节目记录项码每超过99个,则需加编一个版号。
五、所分配的版号不足使用时,音像出版单位应说明理由并附已使用的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数据单,经中央和国家机关在京音像出版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各地音像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或总政治部宣传部审核同意后,向中国ISRC中心申请领取。
六、对全国优秀音像出版单位使用版号不做控制;对经国家有关部门审定的各种教材、科技类音像制品以及“九五”国家重点音像制品的版号不做控制。
七、对有违规行为的音像出版单位,视情况减少其版号的分配数量。音像出版单位所提供的文件、材料如有虚假,一经查实,按违规处理。


1998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