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建筑材料行业科学技术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5 14:45:56  浏览:821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建筑材料行业科学技术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国家建材局


建筑材料行业科学技术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1989年9月1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为了贯彻执行《建筑材料行业科学技术基金管理办法》,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建筑材料行业科学技术基金办公室(以下简称基金办公室)设在国家建材局科技发展司。基金办公室的职能是参与基金使用原则的确定、制订和修订基金管理办法、编制“科技基金项目指南”、负责科技基金项目的立项和实施的管理以及科技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对局直属科研院所基金实行业务指导。
第二条 院所基金由各科研院所根据“基金项目指南”和本单位的业务方向安排基金项目。每年一月底前将院所基金项目上年度的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的安排计划报基金办公室。
第三条 “基金项目指南”是根据建材工业技术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对基金重点支持的领域和范围作出的规定,经国家建材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局科技委)组织专家论证后,由基金办公室报科技发展司审定,每五年颁布一次。
第四条 建材行业的科研、设计、大专院校、厂矿等企事业单位,可按“基金项目指南”申请项目,也可几个单位联合申请项目。
第五条 申请基金项目的单位,必须填写“建筑材料行业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申请表”并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经本单位有关部门审查和主管科技领导签字、单位盖章后,一式五份报基金办公室。申请项目时,需交申报费,每项30元(作为评审工作的直接费用),否则不予受理。
第六条 年度基金项目申报日期为上年度四月一日至当年三月三十一日止。
第七条 基金项目每年评审一次,四至六月为评审时间。
第八条 申报的基金项目首先由基金办公室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形式和内容的初步审查,项目初审按本细则第十条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填写初审意见并签字。
第九条 初审合格的项目由基金办公室汇总后委托局科技委组织有关专家评审,项目评审按本细则第十条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评审结果由负责人员签字并负技术责任。基金办公室将综合评议意见报科技发展司批准立项。
第十条 评审项目时,按下列条件综合考虑:
(1)立题依据和方案的可行性;
(2)预期的技术指标和涉及的学科领域及其复杂程度;
(3)应用前景和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理论价值;
(4)参加项目人员的技术水平;
(5)承担单位完成项目的条件;
(6)经费额度;
(7)完成项目的时间。
第十一条 申请基金项目的人员,不得作为该项目的评审人员,参加评审的人员应对评议情况和项目的主要技术内容保密。
第十二条 对技术内容和技术关键如一经透露,容易被他人掌握实施的项目,可由申报单位提出申请,经基金办公室同意后,采取保密措施进行内部审议。
第十三条 已批准的项目,由基金办公室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单位。未批准的项目,不另行通知,申请表不予保存,但可重新申报。
第十四条 申请单位接到项目批准通知后,应按批准的金额及评审意见,在一个月内将项目合同书一式三份报基金办公室并签订合同,无故延期上报“合同”者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五条 基金项目采取合同管理,资金包干使用。基金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和合同条款合理使用经费,力求节约。
第十六条 每个项目的计划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按“基金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办理;软科学、情报信息、质量标准专项基金分别报给各主管办事机构,年度汇报由个办事机构汇总后,于二月二十日前报基金办公室。
第十七条 项目完成预期的内容后,由承担单位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并将成果资料、工作总结、经费决算等报基金办公室审查,经科技发展司批准后下达验收证书。
第十八条 由基金资助的项目,其成果在发表、转让、使用时,均应说明系建筑材料行业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成果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专利权,按国家有关法律和合同条款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对完成项目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人员,在本单位予以表彰。
第二十条 对无正当理由而未按期完成的项目,应停止拨款;对已拨款项,视情况予以全部追还或部分追还并按《技术合同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从发布之日起试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治安防范管理规定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治安防范管理规定
山西省人民政府
第12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治安防范工作,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公民财产生命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
第三条 单位治安防范工作实行自主管理,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单位治安防范工作的领导,各主管部门负责所属单位治安防范工作的督促检查,公安机关负责单位治安防范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单位治安防范职责
第五条 单位治安防范工作由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负责。
第六条 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应的保卫机构,或选择其他适合本单位情况的保卫工作形式;不设保卫机构的,应明确负责治安保卫工作的部门,并配备专(兼)职保卫人员。单位保卫人员必须符合规定条件并经培训取得公安机关颁发的上岗合格证。
第七条 单位设置、撤销保卫机构以及保卫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报主管公安机关备案。
第八条 单位应当保障治安防范工作必需的经费和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九条 单位应建立健全治安防范责任制,逐级落实,定期考核。
第十条 单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化,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以下治安保卫制度:
(一)门卫、值班、巡逻、守护制度;
(二)重点要害部门(部位)的安全保卫制度以及安全技术防范装置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制度;
(三)消防安全制度;
(四)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和枪支弹药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管理制度。
(五)现金、票证、印章、文物及其他贵重物品、贵重设备、物资的管理制度;
(六)运输工具安全管理制度;
(七)涉密产品和各种秘密载体的保密和管理制度;
(八)集体宿舍、招待所、俱乐部等单位内部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九)治安保卫工作检查、考核、奖惩制度;
(十)其他需要建立的治安保卫制度。
第十一条 单位应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安全教育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一)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和治安保卫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
(二)对重要部门或重要岗位人员严格进行审查,不得录用和接受有犯罪记录的人员;
(三)配合公安机关管理本单位的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其他外来人口;
(四)及时发现和掌握各种不安定事端和苗头,调解处理内部纠纷,消除不安定因素;
(五)做好有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
(六)协助公安机关对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宣告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保外就医人员以及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和被批准劳动教养所外执行的人员,进行监督、考察和教育。
第十二条 单位应根据公安机关的规定,确定重点要害部位并报公安机关备案。
要害部位应按技术标准设置安全技术防范设施,落实防范措施。
第十三条 单位应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治安隐患和改进意见在限期内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告公安机关。
第十四条 单位应预防和及时制止危害内部治安秩序的行为,对发生刑事、治安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并采取控制措施,保护案件、事故现场,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处理事故。
第十五条 各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的治安防范工作应加强督促检查,制定治安保卫工作规划和制度,定期组织检查、考核。

第三章 监督与处罚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应指导单位积极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监督单位认真履行治安防范职责。
第十七条 单位存在重大治安隐患,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公安机关应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安机关应依法报请当地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整改。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法定代表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处100元以上4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防范责任制不健全或不认真履行防范职责的,对单位负责人给予警告;
(二)单位存在治安安全隐患,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单位处300元以上600元以下罚款,并对有关责任人处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
(三)发生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对单位处300元以上700元以下罚款,并对有关责任人处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单位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法定代表人或非法人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并可由其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必要的对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凡被公安机关通报批评的单位,上
级主管部门应取消其当年评选先进的资格。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一)治安保卫措施不落实,发生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给国家、集体财产或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的;
(二)内外勾结,发生治安或刑事案件的;
(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造成损失和后果的;
(四)单位发生盗窃、抢劫、诈骗财物等案件隐瞒不报的;
(五)一年内发生两次以上违反本规定行为,经公安机关处罚后仍不整改的。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单位保卫人员对工作不负责任,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公安机关应收回其上岗合格证,取消其上岗资格。
第二十三条 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企业,是指国有、集体企业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乡镇、私营等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12月9日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山西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防范管理处罚规定》同时废止。



1998年9月23日

国务院关于改变报告制度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改变报告制度的通知

1958年11月7日,国务院

鉴于国家管理体制改进后的工作情况,现在决定将一九五五年六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所属各部门工作报告制度的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制度的规定》予以废止.
今后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各直属机构,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本部门认为需要向国务院报告的工作总结、工作部署和重要事件,随时报告国务院.各部门自行发布的或者和其他部门联合发布的重要决议、命令、指示、通报,也都应当在发布的同时抄送国务院.
今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工作报告,应当在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以后,报送国务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自行发布的或者和同级党委联合发布的重要的决议、命令、指示、通报等,在发布时应同时抄送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