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武汉市档案管理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6:54:47  浏览:997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武汉市档案管理条例

湖北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


武汉市档案管理条例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9年9月1日武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1999年11月27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湖北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档案事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档案保护、档案抢救等档案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湖北省档案管理条例》和本条例的规定。
第五条 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实施,对本行政区域内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
在本市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的管理委员会的档案工作机构负责对本机关形成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开发区内各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档案工作机构对本机关形成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所属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机构负责对本单位形成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六条 本市各级各类档案馆的设置应符合全国档案馆的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
设置市、区综合档案馆,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设置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国家级开发区设置综合档案馆,由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企业设置档案馆,由企业决定;事业单位设置档案馆,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企业事业单位设置档案馆应报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条 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应经档案专业培训考核,取得岗位资格证书。
档案工作人员变动时,应按有关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申请从事档案整理、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的机构,应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资质认定。
第八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应立卷归档的材料,应由本单位的文书或业务机构收集齐全,整理立卷,按时交本单位档案工作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重点收集和保管的材料,应重点收集和保管,并按规定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档案目录。
第九条 举办区域性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确定有关机构或人员做好与活动相关的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并在活动结束后3个月内向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十条 属于国家所有的应归档的材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不得丢失、自行销毁或拒绝归档。
第十一条 工程建设、科学技术研究等项目的档案鉴定、验收按《湖北省档案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由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拟订,报市人民政府按审批权限审批。
部门档案馆和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分别由市有关部门和本单位确定,报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其他档案工作机构收集档案的范围,由所在单位确定。
第十三条 立档单位对列入市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20年的,向市综合档案馆移交;对列入区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0年的,向区综合档案馆移交。
工程档案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
部门档案馆保存的档案,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50年的,向市综合档案馆移交。
专业性较强或需要继续保密、保存的档案,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延长向有关档案馆移交的期限;已撤销单位的档案或由于保管条件恶劣可能导致不安全或严重损毁的档案,可提前向有关档案馆移交。
第十四条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变更或撤销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指导其依照有关规定做好档案交接工作,防止档案遗失。
国有企业产权或经营方式发生变动的,其档案处置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档案,经综合档案馆与企业协商一致,可接收进馆。
第十六条 属于集体、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应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妥善保管;保管条件恶劣或由于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措施,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必要时,可以收购或征购,档案所有
者也可向综合档案馆寄存或出卖。
前款所列档案,向综合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出卖的,应按有关规定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严禁倒卖档案牟利或将档案出卖、赠送给外国人和外国组织。
单位或个人对档案所有权有争议的,可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裁决。裁决结果应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十七条 禁止出卖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国家所有的档案复制件的交换、转让和出卖,按国家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各类档案馆应对所保管的档案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保管的规范化、标准化;
(二)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配备防盗、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的必要设施;
(三)根据档案的不同等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管理;
(四)根据需要和可能,配备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需要的技术设备。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保管,根据需要,参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应按国家规定向社会开放档案,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并为档案利用提供必要的条件与服务。
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中,涉及国防、外交、公安、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利益的,以及其他已到规定的开放期限仍不宜开放的,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延期向社会开放。
第二十条 综合档案馆应建立档案信息中心。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和其他档案工作机构,应定期向综合档案馆报送档案数据,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介绍信或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开放的档案。
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利用已开放的档案,须经市有关主管部门介绍以及保存该档案的档案馆同意。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中国公民利用档案馆保存的未开放的档案,须经保存该档案的档案馆同意,必要时还须经有关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第二十二条 单位和个人利用档案馆的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泄露应保密的档案内容,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不得涂改、损毁、丢失、伪造档案;
(三)未经档案馆批准,不得抄录、复制和公布档案;
(四)法律、法规的其他有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单位或个人认真执行本条例,向国家捐赠重要档案、珍贵档案,或在档案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由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以及本单位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档案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录、公布和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擅自出卖、转让档案,倒卖档案牟利或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
(五)将生产经营或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归档的材料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的;
(六)拒不按规定向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移交档案的;
(七)违反规定擅自扩大或缩小档案接收范围的;
(八)不按规定开放档案的;
(九)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
(十)档案工作人员和对档案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
(十一)拒不按规定对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
(十二)未按规定取得岗位资格证书从事档案工作的;
(十三)未经资质认定从事档案中介服务的;
(十四)未按规定向综合档案馆报送档案数据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一)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有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行为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对单位可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单位或个人有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四)项行为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可按前项规定的数额处以罚款;
(三)有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十三)项行为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档案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其他有关规定中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所作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3年11月24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武汉市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1999年11月27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批准《武汉市档案管理条例》,由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1999年12月2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评选办法(试行)

交通部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评选办法(试行)
1994年12月27日,交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鼓励施工企业加强科学管理,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质量,争创国内先进水平,以适应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是交通行业水运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的部级质量奖,工程质量应达到国内水运工程建设的一流水平,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代表行业形象。
第三条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评选工作由交通部负责,并组成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审定组具体实施。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原则上每年评选一次,奖励数额不超过10个,必要时延长为每二年评选一次。

第二章 评选范围
第四条 评选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项目,必须是列入国家和地方基本建设或技术改造计划的工程,原则上应属于大中型项目,并具有相对独立的生产和使用功能,不得从一个独立的、使用功能相同的合同项目中抽取部分工程进行申报。
第五条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评选的主要项目为:港口工程、航道工程(包括疏浚、吹填、炸礁、航道治理、通航建筑物等)、修造船工程(船坞、船台、滑道)以及与港口、航道工程相关的其它水工、疏浚工程。其申报项目的建设规模或投资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港口工程:
沿海新建工程项目投资2000万元以上;沿海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工程项目投资1000万元以上。
内河新建工程项目投资800万元以上;内河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工程项目投资500万元以上。
(二)疏浚、吹填(含炸礁)工程:
4 3
土方工程量80×10 m 以上,或投资1000万元以上。

(三)修造船水工工程和通航建筑物:
新建10000吨级以上的船坞;新建5000吨级以上船台,滑道;新建500吨级以上船闸、100吨级以上升船机等通航建筑物。
(四)综合性水运枢纽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
(五)四级(含四级)以上河流的航道整治,长度不少于100km。
(六)与港口、航道工程相关的其它水工、疏浚工程,项目投资1000万元以上。
(七)其他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工程,以及对发展交通运输具有重大意义的水运工程建设项目,虽规模和投资水平小于上述项目标准,也可参加评选,但必须从严掌握。
第六条 下列工程不列入评选范围:
(一)境外工程;
(二)外国独资工程;
(三)由外国总承包的工程。

第三章 评选条件
第七条 申报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项目要制订创优计划,实行创优目标管理,建立质量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第八条 参加评选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项目,应是获得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或部属局级施工企业优质工程奖中名列前茅者(或为推荐的最佳工程)。
第九条 参加评选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项目,必须按照国家和部颁发的相应质量验收标准及有关规定验评和核定工程质量;必须按规定通过国家或主管部门组织的竣工验收(含分期竣工验收),且经过一年使用期的考验。
第十条 评选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项目,必须达到以下质量标准:
一、港口工程(包括修造船水工工程,通航建筑物及其它水工工程)
(一)参加项目如系一个单位工程,单位工程质量必须优良,分项工程优良率达90%以上,其中主要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优良率达85%以上。
(二)参评项目如系多个单位工程组成,工程项目总评必须优良,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水工工程:单位工程优良率达85%以上,分项工程优良率达80%以上。其中:主体工程必须优良,生产性码头及连接栈桥必须优良,港池、泊位疏浚必须优良。
2.设备安装工程:主要生产性机械设备安装必须优良。
3.生产及辅助房建工程:单位工程优良率达30%以上,且建筑面积优良率达70%以上,其中综合业务楼,仓库必须优良。
二、疏浚工程
工程质量必须全部达到部颁验评标准优良等级,且平均超深超宽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计算超深值和超宽值的规定。
三、其它工程项目(如航道整治、吹填、炸礁等)必须达到有关优良等级验评标准。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均不得申报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
(一)造成原设计使用不可弥补性的永久缺陷;
(二)降低原设计使用等级或影响正常使用;
(三)大中型综合工程发生过三级(含三级)以上重大事故;一般综合工程、单项工程发生过四级(含四级)以上重大事故。
第十二条 参加评选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项目。自竣工验收至申报评选时限,大中型建设项目不超过三年,其它建设项目不超过二年;申报年度以前参加过评选的项目,除部审定组同意保留缓评的项目外,不得重新参加评选。

第四章 申报办法
第十三条 参加评选的项目,一般由主办施工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申报,必要时可由建设单位申报。其它与申报项目有关的单位要积极配合协助申报单位提供必要的评选资料。
第十四条 申报单位在申报前应认真组织回访调查,征求建设单位(使用单位)的意见,地方项目还应征求工程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并由交通系统的质量监督机构对申报项目的工程质量提供鉴定意见。
第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部直属局级施工企业,或部属(含双重领导)港务局负责组织本地区、本部门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申报工作,对申报项目审核后列出推荐名次于申报年度三月底以前统一报送部基建管理司,如逾期,则参加下一年度评选。

第五章 评选机构和程序
第十六条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审定组的组成由部基建管理司提名,报主管部领导审定。
部基建管理司负责(或委托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有关省、市交通厅局)组织初评组,对申报项目进行初评;承办评选日常事项。
第十七条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评审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部基建管理司负责审查《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申报表》及有关材料,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工程项目交初评组进行初评。
(二)初评组对所负责的工程项目,逐个进行核验和评定;初评检查工作本着简化程序的原则,对申报工程项目视需要进行现场检查;最后写出初评报告,提出初评意见。
(三)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审定组,根据申报材料及初评组的报告,进行综合评议,评出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项目,并以部文件公布。

第六章 评审纪律
第十八条 申报单位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不得行贿送礼。对违反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直至撤销申报和获奖资格。
第十九条 评审人员要秉公办事,严守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对违反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或撤销其评审员的资格,直至建议所有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奖 励
第二十条 获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主办施工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由交通部授予证书和奖状;建设单位、主要参建单位(完成工作量不少于建筑安装工程量总和的20%),由交通部授予奖状。
第二十一条 获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施工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对在获奖工程项目建设中作出贡献的职工、可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基建管理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申请表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盖章)
一九九 年 月 日
----------------------------------------------------
| 单 位 名 称 | 通 讯 地 址 |
| (全 称) |及 邮 政 编 码|
|----------------------------|------------------|
| 建 | | |
| 设 | | |
| 单 | | |
| 位 | | |
|------|--------------------|------------------|
| 勘 | | |
| 察 | | |
| 设 | | |
| 计 | | |
| 单 | | |
| 位 | | |
|------|--------------------|------------------|
| | |(或工程总承包单位)| |
| |主| | |
| |办| | |
| |施| | |
| |工| | |
| |单| | |
|施|位| | |
| |--|--------------------|------------------|
|工|主| | |
| |要| | |
|单|参| | |
| |建| | |
|位|单| | |
| |位| | |
----------------------------------------------------
----------------------------------------------------------------
| 项目名称 | | | |
|--------------|--------------|------------------|--------|
| 建设地点 | | 建设性质 | |
|--------------|--------------|------------------|--------|
|设计起止时间 | | 合同工期 | |
| | |(或调整合同工期)| |
|--------------|--------------|------------------|--------|
| 开工时间 | | 竣工(完工时间)| |
|--------------|--------------|------------------|--------|
|竣工验收时间 | | 主持验收单位 | |
|--------------|--------------|------------------|--------|
| 设计概算 | | 竣工决算 | |
|(或调整概算)| | | |
|--------------|--------------------------------------------|
|评为厅(局)级| |
|优质工程时间 | |
|------------------------------------------------------------|
| | |
| 设 | |
| 计 | |
| 主 | |
| 要 | |
| 技 | |
| 术 | |
| 经 | |
| 济 | |
| 指 | |
| 标 | |
| | |
|------|----------------------------------------------------|
| | |
| 设 | |
| 计 | |
| 规 | |
| 模 | |
| 及 | |
| 主 | |
| 要 | |
| 工 | |
| 程 | |
| 量 | |
| | |
----------------------------------------------------------------
----------------------------------------------------------------
|申报理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验收评定的单位工程 |总 数|合格品|优良品|优良率|
| | (或分项工程) | | | | |
| |----------------------|--------|------|------|------|
|工|整个工程| 按个数计 | | | | |
|程|--------|------------|--------|------|------|------|
|质|水工工程| 按个数计 | | | | |
|量|--------|------------|--------|------|------|------|
|情|设备安装| 按个数计 | | | | |
|况|--------|------------|--------|------|------|------|
| | | 按个数计 | | | | |
| |建筑工程|------------|--------|------|------|------|
| | | 按面积计 | | | | |
|------------------------------------------------------------|
|工程建设质量情况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程概况及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勘察设计主要优缺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施工主要优缺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情况表
------------------------------------------------------------------
|序|单位(分部)| | |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评定| |
| | |单位|数量|--------------------------|备注|
|号| 工程名称 | | |项数|优良项数|质量等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情况表
--------------------------------------------------------------------
|序 |单位(分部)| | |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评定| |
| | |单位|数量|--------------------------|备注|
|号 | 工程名称 | | |项数|优良项数|质量等级 | |
|----|------------|----|----|----|--------|----------|----|
|一 | 水工工程 | | | | | | |
|----|------------|----|----|----|--------|----------|----|
|1 |××单位工程| | | | | | |
|----|------------|----|----|----|--------|----------|----|
|1)|××分部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 | 小 计 | | | | | | |
|----|------------|----|----|----|--------|----------|----|
|二 |设备安装工程| | | | | | |
|----|------------|----|----|----|--------|----------|----|
|1 |××单位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三 | 建筑工程 | | | | | | |
|----|------------|----|----|----|--------|----------|----|
|1 |××单位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四 | 疏浚工程 | | | | | | |
|----|------------|----|----|----|--------|----------|----|
|1 |××单位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五 | 其它工程 | | | | | | |
|----|------------|----|----|----|--------|----------|----|
| |××单位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工程质量鉴定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鉴定单位盖章 |
| 年 月 日 |
|------------------------------------------------------------|
|建设(使用)单位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设(使用)单位盖章 |
| 年 月 日 |
----------------------------------------------------------------
----------------------------------------------------------------
|申报单位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审查单位盖章 |
| 一九九 年 月 日 |
|------------------------------------------------------------|
|推荐申报部门(厅、局级)审查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审查单位盖章 |
| 一九九 年 月 日 |
----------------------------------------------------------------
----------------------------------------------------------------
|初评组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初评组主持单位(盖章) |
| 年 月 日 |
|------------------------------------------------------------|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审定组意见 |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偷支储蓄户存款行为如何定性处理问题的请示的批复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偷支储蓄户存款行为如何定性处理问题的请示的批复

1989年4月12日,最高检察院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你院《关于偷支储蓄户存款行为如何定性处理问题的请示》收悉。
最高人民检察院高检研发字(1987)第7号“关于执行法(研)发(1987)6号文件有关问题的请示”的批复中第二条已有过答复,现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并征求最高人民法院意见,补充答复如下:
今后办理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偷支储蓄户存款的案件,应当根据犯罪行为的具体情况,符合贪污罪构成条件的,认定为贪污罪,符合挪用公款罪构成条件的,认定为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不退还的,以贪污论处。
此复